【劳动者风采】平凡坚守 匠心筑梦——记甘肃省劳动模范张晓平
开栏的话: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近年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银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品德高尚的劳模先进典型,他们以突出业绩和先锋模范作用,尽显新时代劳动者风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市总工会、白银日报社共同推出“劳动者风采”专栏,宣传报道一批在“六个新白银”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现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意志,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晓平,男,汉族,197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0年参加工作,现任白银有色集团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调度长。20年来,他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基层车间生产组织工作中,积极响应集团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各项工作年年有新增长、新提高,为第三冶炼厂和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作为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他始终牢记党员是一面旗帜,不管在哪都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生产工作中,他挤出时间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学习平台,提高政治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他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升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组织能力。
作为熔炼车间调度长,张晓平肩负着保障ISP工艺核心工序连续高效运行的使命。为确保生产的安全、连续、稳定、高效,他带领班组成员密切关注鼓风炉和烟化炉两大系统的生产动态,为企业每六年内能够减少一次停产检修。在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粗铅锌月产量曾连续突破1万吨。在鼓风炉正常生产的保障下,实现了烟化炉的连续高效生产。
在保证生产稳定、高效的同时,他努力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和钻研,掌握过硬技术本领。针对发生的生产事故,他经常组织开展生产案例分析和交流探讨,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处置生产事故的方法。
在生产中,他积极摸索原料变化与生产的风量、料线、冷凝分离系统温度的匹配度,总结凝练出鼓风炉生产最佳的风量、C/Zn、风温,确保鼓风炉渣型稳定、冷凝分离系统条件稳定,最大限度提升鼓风炉的产能和效益。
张晓平对铅锌密闭鼓风炉工艺情有独钟,通过自身全面学习提升,主导或参与密闭鼓风炉工艺创新、鼓风炉工艺创新改造及附属设备改造,在设备、管理、能源消耗等方面开展了20多项技术创新。从节能降耗、提升金属回收率、降低岗位工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冷分系统三槽废煤气利用率,降低发生炉煤气使用量,降低能源消耗,不断优化完善发生炉煤气引燃废煤气管道喷嘴,对管径、管道走向、喷头角度等重点指标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打破了着火点低、发热值低等诸多技术难题。经过反复探索,他最终摸索出了用少量发生炉煤气与废煤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最佳方案,实现了废煤气的正常利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鼓风炉料钟系统改造前,炉气跑冒损失严重,不仅造成金属损失,而且给岗位员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经过对炉顶骨架保护套、底料钟周边风、料钟均压风、小料钟顶帽等关键部位进行创新改造后,金属物料跑冒每天减少约200公斤,年可回收有价金属60吨,提高熔炼段铅回收率0.03%、锌回收率0.02%,降低备品备件费用80万元,实现了作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